話/麻園人的語言

 這一篇我要來談談麻園人的語言。

我對客語沒有研究,所以要向客家鄉親說抱歉。


麻園人習慣用「福佬話」(Hô-ló-ōe)來稱呼台語,因為麻園並非單純的福佬庄。


傳統上,這幾個地方有客家聚落: 

尾埔(馬埔),北勢仔,大彎,以及麻園國校附近麻園一街。


麻園的客家聚落多呈島狀分布,許多客家鄉親的福佬話非常流利。


麻園人的福佬話是否屬於同一腔調,我不是很有把握了(因為離開太久),只能以我出生長大、印象最深刻的溪仔墘一帶(大概是四鄰)來談。其他地方的鄉親可以比對一下是否相同。如果不相同,也是很正常,因為我們曾/戴家是在1945年才搬進麻園的。


我們家的福佬話在語言分類上是泉州腔,我們說流血是lâu-hùi , 而不是lâu-hòe (華語的「毀」)。


泉州腔分兩種,同安腔或安溪腔。


我們家是安溪腔,我們說關門kuiⁿ-門,而不是koaiⁿ-門。

kuiⁿ這個音就是類似台語說汽球「雞胿」的「胿」這個音,只是要帶鼻音,你如果說「乖」門(乖要帶鼻音),就是同安腔。


同安腔或安溪腔又可再細分為:老同安腔、新同安腔、老安溪腔、新安溪腔。


我們家說的是安溪腔中的新安溪腔,我們說雞是「ㄍㄨㄟ」,而不是ㄍㄟ。


其實,我自己也記不住這種分類法。我只記住我們家說的是老泉腔。


我們說下面這幾個字的時候與其他縣市的台語發音方式完全不同, 非常明顯:


薯,我們說「ㄗ」(華語二聲)。chîr

鼠,我們說「次」(華語發音)。chhír

(下面這五字與上面的薯、鼠完全押韻,只是無法用華語音寫了。)

鋸 kìr

汝 lír

去 khìr

豬 tir 

書 chir


這就是老泉腔。(會唸嗎? )


我記得完整保持老泉腔的人,有我阿公,還有我三嬸(貓兒碇人)。


我知道我們這一輩弟兄姊妹大概都不會這樣說了。


但是下面這幾個音應該還保留著:


短唸 「ㄉㄜ」(華語四聲)。tér

退唸 「ㄊㄜ」(華語三聲)。thèr

火唸 「賀」hér

過唸 「葛」kèr

稅唸 「ㄙㄜ」(華語三聲)。sèr


發現了嗎? 這就是老泉腔,「ㄜ」(er)音帶很重。


襪子,我們說 「ㄅㄜ(二聲)仔」。 bêr-á

吃稀飯,我們說「甲 ㄅㄜ(二聲)」。chia̍h-bêr


其實我有相當的把握,大部分麻園人應該都是說老泉腔。因為在語言分布上,新竹市一帶就是屬於老泉腔。


自己回家問問長輩,聽聽上面的例字他們怎麼說,應該很快就能辨別出你家的語言屬於哪一種腔。
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文化部於2017年提出國家語言發展法草案。

這應該是繼1895年日語、1945年支語侵台之後,台灣語言環境的又一次大轉變。

所以,我特別寫這一篇,讓你回味一下故鄉的聲音。


台灣沒有多語政策,這是很可惜的一件事。希望國家語言發展法的提出,能夠讓將來的麻園人都能成為台、客雙腔俠。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皮膚白皙的麻園人,你可能有道卡斯族血緣

麻園的新時代將要來臨了

麻園曾經顯赫一時、稱霸一方 !!! 解答百年疑惑的蔴園古地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