麻園歷史的第一年--1749 (大清乾隆十四年)

你知道麻園的歷史起於什麼時候嗎?誰是第一批進駐麻園開墾的人呢?這一篇告訴你.... ======

麻園橋下那一條大圳的名字叫做翁厝圳,根據《清代竹塹地區的在地商人及其活動網絡》256頁(參見下圖),翁厝圳的開築是在乾隆十五年,也就是公元1750年,開築者是「翁貞記?」以及「竹塹社番」。

這裡有個疑點我要說明一下,「乾隆十五年」這個年份怎麼來的? 這份資料來源是《新竹縣采訪冊》,我查找過,很抱歉,我沒找到有關這個年份的記載。 但是,我覺得這個年份是可信的。而且很高興跟各位分享,在查證過程中,我也得知了麻園歷史的亮光始於何時。 我們常說「台灣四百年史」,因為荷蘭人來台灣是1624年。(其實還未滿四百年,快了,391年) 荷蘭統治38年之後,1662年,荷蘭人走了。接手的鄭氏王朝只統治了21年就垮了,那是1683年。 你如果想找1683年以前的麻園歷史,是很困難的,除非有什麼考古挖掘。(我相信是挖不到甚麼東西啦,各位還是死了這條心) 1683年之後,就是大清帝國時代的漢人拓墾了,這一部分歷史很精彩,但是我還沒摸熟,而且也跟麻園無關,所以我就不提。我只能指出一個很有趣的地方,你如果去翻翻漢人開發新竹地區的史料,你應該找不到漢人進入新社、聯興(溝貝+馬麟厝)、麻園地區開墾的資料。是的,我有十足的把握,你找不到「漢人」入墾麻園的資料。 竹北北邊的新豐,西邊的舊港,西北的貓兒錠、大眉,都是在雍正年間就被漢人開發了,大概是172X年到173X年間。可是你就是看不到他們進入白地粉、麻園、新社的「報導」。當時的麻園是甚麼樣貌呢?我們只能想像,想像的畫面大概會是這樣: 當時的麻園是荒草、雜樹、梅花鹿、羌,以及偶爾出現道卡斯族人在其間出沒打獵。(如果你有興趣,參看三百年前的竹北平原長什麼樣子?做為想像的基礎。) 是的,完全可以肯定,1749年以前,麻園村還沒有人居住,只有道卡斯祖先會來這邊打獵,這裡完全是洪荒時代。 為何麻園及鄰近地區這麼一塊肥美之地,漢人卻遲遲不進入開發呢?倒不是他們怕被道卡斯人「出草」,我個人猜測(當然也不是亂猜啦),到了雍正時期,道卡斯人已經很弱勢了,漢人根本不會怕。漢人之所以不進入麻園開發,不是因為不敢,而是不能,因為當時官府明訂禁止漢人入墾平埔人的獵場。竹塹道卡斯人因為平定朱一貴事件(1721)有功,應該是更有份量堅持自己的獵場不受漢人入侵。所以,當你查找麻園的開發史料時,一定是從道卡斯人遷居到麻園開始。 明眼人會發現我前面突然用了1749這個年份,因為史冊上明文記載,1749年道卡斯人從新竹湳雅、舊社往北搬遷到了新社以及我們麻園、北勢子這一帶。其實我沒去找一手史料,因為我認為平埔蕃遷移到新社這件事應該是常識才對了,所以都懶得深入講,請上網搜尋關鍵字「采田福地)。下圖是日文版《新竹廳志》140頁截圖,提到平埔蕃遷移到新社這段故事,不過這篇沒有提到年份。(註: 我後來發現,其實這段截圖的開頭是提到了年份,乾隆14年,沒錯,就是1749年,抱歉,截圖時漏掉了。)


說到這裡只論證了一件事,翁厝圳開築於1750年,應屬可信。也就是道卡斯人遷入的第二年,(你要開墾一個地方,一定要先有水)。說到這邊也等於順便解釋了,為何翁厝圳的開築者除了「翁貞記?」之外,特別還提到「竹塹社番」。 至於翁貞記是誰,為何會打問號,下次說吧,我先聲明,我認為翁貞記這個名字打問號是對的,因為我認為該書作者林玉茹可能搞錯了,應該不會是翁貞記。 讀完這一篇,你應該要知道,麻園的歷史是從1749年開始的,也就是說,麻園的黑暗時代是以這一年為分界的。足足比台灣四百年史的起點晚了125年。 你應該要知道的第二點是,麻園的開發是始於平埔族,所以麻園人可能有平埔血統,(後來我的進一步研究發現麻園的開發有漢人的參與,所以麻園人如果要說有平埔血緣的話,也比較可能是來自母系)你們如果懷疑,不妨去戶政事務所申請日本時代的戶籍謄本,或許可以找到答案。(理由就說是要撰寫家譜即可)。 只是到現在我都還是很迷惑於麻園人的漢化過程,為何我們竟然完全沒有任何關於道卡斯人的傳說呢?有誰聽說過嗎?我知道可能性是很低的,因為以前這種血統是被鄙視的。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皮膚白皙的麻園人,你可能有道卡斯族血緣

麻園的新時代將要來臨了

麻園曾經顯赫一時、稱霸一方 !!! 解答百年疑惑的蔴園古地圖